下崗之后,陶永紅走江蘇、去湖南,跟著蘇繡、湘繡的老師一門心思學起了刺繡。如今,她的贛繡已經(jīng)遠近聞名。
陶永紅是陶家最小的妹妹,有3個哥哥,在家什么事都不用做,偏偏學會了繡花。
那是1974年的事,年僅10歲的陶永紅見待嫁的堂姐正在趕繡嫁妝,她也在一邊湊起了熱鬧。堂姐怕小妹弄壞了自己的嫁妝,于是,甩給她一個“繃夾”,一根繡花針,點著她的額頭說:“看你淘氣,繡去吧?!闭翘媒憔赖拇汤C嫁妝誘發(fā)了陶永紅對刺繡的興趣,沒過多久,陶家小妹就繡出了自己的第一件作品——一個精巧的“繡荷包”。
1975年,堂姐出嫁了,11歲的小妹倍感失落,興趣沒了,“繃夾”丟在了一邊,美輪美奐的刺繡隨著堂姐的出嫁在陶永紅心底慢慢地走遠了,淡忘了。
1981年,陶永紅參加工作,當上了一名國營商場的售貨員,她的柜臺就經(jīng)營著五顏六色的花布,而她工作的商場對面恰好就是一家刺繡廠,陶永紅經(jīng)常溜過去看女工們刺繡,心里也常嘀咕:“看人家手多巧,什么時候我也能繡出這么好看的東西呢?”日子就這么一天一天地過去了,陶永紅也完成了自己從姑娘到人婦、人母的人生經(jīng)歷。國企改革,陶永紅的生活隨之發(fā)生了變化,下崗了。
無所事事的她在一次游覽活動中,突然對掛在墻頭的字畫產(chǎn)生了興趣,她想:“這么漂亮的書法作品,如果把它刺繡出來會是什么樣的效果呢?”回到家里,陶永紅找出了丟棄多年的“繃夾”和繡花針,“當時,我也沒有想要干什么事業(yè),只是覺得坐在家里沒事干,繡繡花打發(fā)時間?!?/span>
2003年,下崗后的陶永紅因為企業(yè)置換而“買斷”工齡,丈夫的生意又出現(xiàn)下滑,生活日漸艱難。這個時候的她,為了生計,走江蘇、去湖南,跟著蘇繡、湘繡的老師一門心思地學起了刺繡。
兩年后,有著較好美術功底的陶永紅很快就脫穎而出,她常常從一些美術作品中萌發(fā)靈感,結合著自己對660多種色線和70多種細針法的熟練,使得手中一幅幅刺繡作品栩栩如生。
2005年6月13日,陶永紅創(chuàng)辦的藝術刺繡廠掛牌成立。這一年的9月28日,陶永紅的刺繡作品在江西省首屆創(chuàng)業(yè)博覽會上引起了小小的轟動,她的發(fā)繡作品選用人發(fā)在綢布上精制名人字畫,工藝考究,款式新穎,全部用手工精制而成,獲得展會觀眾的高度評價。
但陶永紅并沒有滿足于簡單的刺繡,編著了一部《贛繡教材》,創(chuàng)辦了贛繡工藝職業(yè)學校。她還根據(jù)市場需求,研發(fā)出了卡通繡、人物手足印繡、發(fā)繡和真皮發(fā)繡等新品種,填補了江西手工刺繡行業(yè)乃至全國手工刺繡業(yè)的空白。
如今,陶永紅的贛繡已是遠近聞名,人到中年的她無論工作有多忙,仍然每天都要堅持端坐在繡架前,一針一線的刺繡兩三個小時,她說:“刺繡是手上的活,不繡就會僵硬、生疏,要培訓好學員,自己就要有絕活。”
信息源:汕頭招聘網(wǎng)_www.rc3721.com<;/span>信息源:汕頭招聘網(wǎng)_www.rc3721.com<;/span>信息源:汕頭招聘網(wǎng)馬頭商標_www.rc3721.com